從資本市場、政府政策到消費者行為,「永續」早已不再是企業的附加價值,而是決定競爭力的基本門檻。根據國際趨勢,ESG 表現優異的企業不僅更受投資人青睞,也更具吸引供應鏈合作與優秀人才的優勢。
儘管台灣企業整體已積極投入 ESG 布局,但在資訊揭露日益複雜、標準逐步收斂的當下,落差仍存。尤其在中小企業占比高達 98% 的台灣,多數企業面臨資源有限、制度薄弱與成本過高等挑戰,即使願意投入,卻難以有效對應國際要求。
若能導入與 ESG 各構面對應的 ISO 國際標準(如 ISO 14001、45001、14064 等),不僅可協助企業建構可執行的管理流程、提升治理品質,更能強化報告透明度、可信度與追蹤機制,實現具稽核性與可追蹤的永續管理,進而彌補台灣 ESG 發展在制度化與實務執行上的落差。
ESG 推動困境與 ISO 對應解方
台灣企業在 ESG 推動初期,常面臨以下三大核心挑戰:
✅ 1. 環境面困境:碳排放無據可依
許多企業缺乏溫室氣體盤查經驗,導致 ESG 報告難以提供具體數據,影響揭露公信力。
🔧 對應解方:導入 ISO 14064,可系統化記錄、計算、稽核碳排資料,成為 GRI 或 ISSB 等揭露架構的重要數據來源。
✅ 2. 社會面困境:制度薄弱、紀錄零碎
工安管理、員工關係、社會責任常流於表面,無具體政策與流程可驗證。
🔧 對應解方:導入 ISO 45001(職業安全)與 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可建立具制度與執行流程的社會構面作法,強化人本治理。
✅ 3. 治理面困境:誠信、風控缺乏制度支撐
多數企業尚未建立有效的 ESG 治理機制,董事會缺乏永續議題的監督職責,且資訊安全管理普遍薄弱,特別是在客戶資料保護與資料外洩風險的應對上,缺乏系統性制度與處理流程。
🔧 對應解方:建立董事會永續職能與監督機制,參考 TCFD 或 IFRS S2 將 ESG 納入風險治理架構。另外可導入 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強化企業在資安事件應對與數據隱私保護的制度設計與應變能力
透過這些標準對應,企業能突破 ESG 推動瓶頸,將抽象概念具體化,落實永續管理。
從 ESG 三大構面檢視你的永續管理缺口
即使企業已導入多項 ISO 標準並啟動 ESG 相關作業,實務上仍常出現「形式到位、內容缺位」的情況。以下從 ESG 三大構面出發,提供進一步的缺口檢視與補強建議:
🔵 E|環境面(Environmental)
常見缺口:
-
已完成 ISO 14001 或 ISO 14064,但:
-
缺乏實質減碳策略與年度績效目標,碳管理停留在盤查階段
-
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缺乏盤點與風險管理機制
-
未建立系統性的水資源管理與效率追蹤流程
補強建議:
-
碳管理強化
-
將碳盤查結果轉化為具體減碳 KPI(如每年碳排放降低 3%)
-
導入 ISO 50001(能源管理),建立節能與碳排績效追蹤制度
-
生物多樣性納入管理
-
擴充 ISO 14001 應用範圍,納入棲地、物種等自然資本盤點
-
參考 TNFD 框架,揭露自然依賴性與生物多樣性風險
-
水資源管理制度化
-
導入 ISO 46001(用水效率管理系統),建立用水、排水數據管理
-
設定年度用水效能 KPI,導入內部稽核與改善流程
🟠 S|社會面(Social)
常見缺口:
已建立初步職安與社會責任制度,但:
-
工安、人權政策流於表面,缺乏具體流程與執行紀錄
-
社會責任未延伸至供應鏈,缺乏合作夥伴管理與監督機制
-
欠缺多元平等與包容(DEI)相關政策,無法對應國際多元文化與包容性標準
補強建議:
職安與人權制度強化
-
導入 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強化事故預防與持續改善流程
-
依據 ISO 26000 或 SA8000,建立人權與勞動條件管理制度,提升社會責任治理成熟度
供應鏈社會責任延伸
-
建立供應商社會責任自評與稽核機制,涵蓋工安、勞權、反歧視等指標
-
將 ESG 條款納入採購政策與契約中,並建立定期稽核與改善機制,以強化供應鏈的合規性與永續表現。
多元平等與包容(DEI)制度化
-
制定組織內 DEI 政策,涵蓋性別平等、無障礙空間、反歧視原則等核心議題
-
建立員工結構資料追蹤系統(如性別、年齡、族群比例),作為內部管理與外部揭露依據
-
設定多元目標(如女性主管佔比、長者或身障員工雇用率等),納入 ESG 評估機制
🟣 G|治理面(Governance)
常見缺口:
-
ESG 指標未涵蓋治理層級的成效與問責機制
-
董事會或高階主管對 ESG 缺乏明確監督責任與參與頻次規劃
-
資安揭露多偏向制度面,未涵蓋事件風險回應或實際改善成果
-
客戶個資保護、隱私權政策未制度化,亦缺乏相關 ESG 資訊揭露
補強建議:
-
強化治理指標管理
-
設定治理層級相關 ESG KPI,例如:董事會 ESG 監督頻次、高階主管績效連結永續目標
-
將 ESG 目標與執行成效納入內控與績效考核制度,提升可稽核性與落實力
-
資安與個資風險治理提升
-
導入 ISO/IEC 27001,建構資訊安全管理制度,包含資料存取、系統風險與異常回應
-
擴充至 ISO/IEC 27701,導入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管理規範,涵蓋資料蒐集、使用、保存與刪除機制
-
在 ESG 報告中揭露資安與隱私風險識別、事件處理成果與持續改善措施
-
治理責任明確化
-
成立董事會層級的永續委員會或指定 ESG 責任董事,監督策略推動與風險控管
-
公開治理架構中 ESG 權責分工,提升治理透明度與外部信任
企業若能針對這三大構面進行深度盤點與制度強化,將更能從「合規導向」邁向「信任導向」,打造真正具有韌性與市場競爭力的永續治理能力。
ESG與ISO標準快速對照
企業若要在永續發展中具備競爭優勢,必須讓 ESG 不只是宣示口號,而是可執行的管理策略。ESG 的三大構面,對應到的 ISO 標準如下:
ESG面向 |
管理目標 |
ISO標準角色說明 |
環境 |
控制碳排、節能減廢 |
ISO 14001 建立環境管理流程,ISO 14064 提供碳排盤查框架,ISO 50001 管理能源效率 |
社會 |
創造安全職場與社會價值 |
ISO 45001 聚焦職安衛生,ISO 26000 引導社會責任整合,SA8000 提供公平勞動標準 |
治理 |
強化透明度與誠信營運 |
SO 27001 強化資安韌性,ISO/IEC 27701 補強個資保護與隱私管理 |
透過這些標準的導入與整合,企業可達成三大目標:系統化流程管理、量化指標追蹤、第三方驗證信任。實現真正具競爭力的永續治理能力。
ISO與ESG結合的三大價值
推動 ESG 時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我要怎麼開始?」其實,答案就在很多企業早就接觸過的 ISO 認證系統裡。將 ESG 與 ISO 結合,能為企業帶來三大好處:
✅ 第一,好制度,才有好成果
ISO 提供企業推行 ESG 所需的流程架構與內控工具。例如,ISO 14001 可以幫你建立環境績效管理制度;ISO 45001 則可強化職場安全。這些標準讓 ESG 不再是寫在報告上的理想,而是落實在日常營運中的事實。
✅ 第二,有數據,才有信任
投資人與品牌客戶要的不只是承諾,而是證據。像 ISO 14064 可用來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數據可直接用於 GRI、ISSB 等 ESG 報告中,具備稽核機制,也更能獲得市場認可。
✅ 第三,形象+證據=品牌力
ISO 認證是國際通用的信任標章,搭配 ESG 報告的策略溝通,可以讓企業在供應鏈、融資、招標等場合更有競爭力。展現的是實力,也是責任。
給企業的三步行動指引
對多數台灣企業來說,導入 ESG 與 ISO 整合不需一步到位,而是可以依序推動。以下是建議流程:
🚩第一步:先了解你的起點
盤點公司目前已有的 ISO 認證(如品質、環境、職安),並檢視是否已有 ESG 行動(如報告、供應鏈問卷、捐款等)。這能幫你判斷目前的「ESG+ISO 起始點」。
🚩第二步:從最迫切的面向開始
若國外客戶要求碳揭露,就先導入 ISO 14064;若內部有安全風險,則 ISO 45001 為首選。
🚩第三步:逐步內建流程與制度
從 KPI 建立、資料收集、文件控管到內部稽核,參考 ISO 要求來打造自己的 ESG 管理流程,不用自己發明制度,借用標準就能少走彎路。
ESG與ISO的整合,是一場管理思維與標準制度的緊密結合,也是企業邁向永續轉型不可或缺的策略路徑。透過對E(環境)、S(社會)、G(治理)三大構面的缺口分析與制度補強,企業無需一步到位,只要掌握自身起點、聚焦痛點、強化制度,讓ESG從報告走進流程、從理念落地制度,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建立長期競爭優勢。
競爭力企管擁有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櫃買中心、經濟日報、博遠商策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ESG重大性議題鑑別攻略:4步驟精準揭露
中小企業從碳盤查開始永續轉型
節能減碳雙引擎:ISO 50001 × ISO 14064 整合高效運用
ESG與ISO 26000實戰指南:引領企業邁向社會責任的新時代!
ISO14064或ISO14067標準哪個更適合您的企業?看這篇就對了!
揭密GHG Protocol:成為淨零排放的推手
【淨零首部曲】碳盤查大哉問!企業採用SBTi享碳費優惠?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
從資本市場、政府政策到消費者行為,「永續」早已不再是企業的附加價值,而是決定競爭力的基本門檻。根據國際趨勢,ESG 表現優異的企業不僅更受投資人青睞,也更具吸引供應鏈合作與優秀人才的優勢。
儘管台灣企業整體已積極投入 ESG 布局,但在資訊揭露日益複雜、標準逐步收斂的當下,落差仍存。尤其在中小企業占比高達 98% 的台灣,多數企業面臨資源有限、制度薄弱與成本過高等挑戰,即使願意投入,卻難以有效對應國際要求。
若能導入與 ESG 各構面對應的 ISO 國際標準(如 ISO 14001、45001、14064 等),不僅可協助企業建構可執行的管理流程、提升治理品質,更能強化報告透明度、可信度與追蹤機制,實現具稽核性與可追蹤的永續管理,進而彌補台灣 ESG 發展在制度化與實務執行上的落差。
ESG 推動困境與 ISO 對應解方
台灣企業在 ESG 推動初期,常面臨以下三大核心挑戰:
✅ 1. 環境面困境:碳排放無據可依
許多企業缺乏溫室氣體盤查經驗,導致 ESG 報告難以提供具體數據,影響揭露公信力。
🔧 對應解方:導入 ISO 14064,可系統化記錄、計算、稽核碳排資料,成為 GRI 或 ISSB 等揭露架構的重要數據來源。
✅ 2. 社會面困境:制度薄弱、紀錄零碎
工安管理、員工關係、社會責任常流於表面,無具體政策與流程可驗證。
🔧 對應解方:導入 ISO 45001(職業安全)與 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可建立具制度與執行流程的社會構面作法,強化人本治理。
✅ 3. 治理面困境:誠信、風控缺乏制度支撐
多數企業尚未建立有效的 ESG 治理機制,董事會缺乏永續議題的監督職責,且資訊安全管理普遍薄弱,特別是在客戶資料保護與資料外洩風險的應對上,缺乏系統性制度與處理流程。
🔧 對應解方:建立董事會永續職能與監督機制,參考 TCFD 或 IFRS S2 將 ESG 納入風險治理架構。另外可導入 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強化企業在資安事件應對與數據隱私保護的制度設計與應變能力
透過這些標準對應,企業能突破 ESG 推動瓶頸,將抽象概念具體化,落實永續管理。
從 ESG 三大構面檢視你的永續管理缺口
即使企業已導入多項 ISO 標準並啟動 ESG 相關作業,實務上仍常出現「形式到位、內容缺位」的情況。以下從 ESG 三大構面出發,提供進一步的缺口檢視與補強建議:
🔵 E|環境面(Environmental)
常見缺口:
-
已完成 ISO 14001 或 ISO 14064,但:
-
缺乏實質減碳策略與年度績效目標,碳管理停留在盤查階段
-
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缺乏盤點與風險管理機制
-
未建立系統性的水資源管理與效率追蹤流程
補強建議:
-
碳管理強化
-
將碳盤查結果轉化為具體減碳 KPI(如每年碳排放降低 3%)
-
導入 ISO 50001(能源管理),建立節能與碳排績效追蹤制度
-
生物多樣性納入管理
-
擴充 ISO 14001 應用範圍,納入棲地、物種等自然資本盤點
-
參考 TNFD 框架,揭露自然依賴性與生物多樣性風險
-
水資源管理制度化
-
導入 ISO 46001(用水效率管理系統),建立用水、排水數據管理
-
設定年度用水效能 KPI,導入內部稽核與改善流程
🟠 S|社會面(Social)
常見缺口:
已建立初步職安與社會責任制度,但:
-
工安、人權政策流於表面,缺乏具體流程與執行紀錄
-
社會責任未延伸至供應鏈,缺乏合作夥伴管理與監督機制
-
欠缺多元平等與包容(DEI)相關政策,無法對應國際多元文化與包容性標準
補強建議:
職安與人權制度強化
-
導入 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強化事故預防與持續改善流程
-
依據 ISO 26000 或 SA8000,建立人權與勞動條件管理制度,提升社會責任治理成熟度
供應鏈社會責任延伸
-
建立供應商社會責任自評與稽核機制,涵蓋工安、勞權、反歧視等指標
-
將 ESG 條款納入採購政策與契約中,並建立定期稽核與改善機制,以強化供應鏈的合規性與永續表現。
多元平等與包容(DEI)制度化
-
制定組織內 DEI 政策,涵蓋性別平等、無障礙空間、反歧視原則等核心議題
-
建立員工結構資料追蹤系統(如性別、年齡、族群比例),作為內部管理與外部揭露依據
-
設定多元目標(如女性主管佔比、長者或身障員工雇用率等),納入 ESG 評估機制
🟣 G|治理面(Governance)
常見缺口:
-
ESG 指標未涵蓋治理層級的成效與問責機制
-
董事會或高階主管對 ESG 缺乏明確監督責任與參與頻次規劃
-
資安揭露多偏向制度面,未涵蓋事件風險回應或實際改善成果
-
客戶個資保護、隱私權政策未制度化,亦缺乏相關 ESG 資訊揭露
補強建議:
-
強化治理指標管理
-
設定治理層級相關 ESG KPI,例如:董事會 ESG 監督頻次、高階主管績效連結永續目標
-
將 ESG 目標與執行成效納入內控與績效考核制度,提升可稽核性與落實力
-
資安與個資風險治理提升
-
導入 ISO/IEC 27001,建構資訊安全管理制度,包含資料存取、系統風險與異常回應
-
擴充至 ISO/IEC 27701,導入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管理規範,涵蓋資料蒐集、使用、保存與刪除機制
-
在 ESG 報告中揭露資安與隱私風險識別、事件處理成果與持續改善措施
-
治理責任明確化
-
成立董事會層級的永續委員會或指定 ESG 責任董事,監督策略推動與風險控管
-
公開治理架構中 ESG 權責分工,提升治理透明度與外部信任
企業若能針對這三大構面進行深度盤點與制度強化,將更能從「合規導向」邁向「信任導向」,打造真正具有韌性與市場競爭力的永續治理能力。
ESG與ISO標準快速對照
企業若要在永續發展中具備競爭優勢,必須讓 ESG 不只是宣示口號,而是可執行的管理策略。ESG 的三大構面,對應到的 ISO 標準如下:
ESG面向 |
管理目標 |
ISO標準角色說明 |
環境 |
控制碳排、節能減廢 |
ISO 14001 建立環境管理流程,ISO 14064 提供碳排盤查框架,ISO 50001 管理能源效率 |
社會 |
創造安全職場與社會價值 |
ISO 45001 聚焦職安衛生,ISO 26000 引導社會責任整合,SA8000 提供公平勞動標準 |
治理 |
強化透明度與誠信營運 |
SO 27001 強化資安韌性,ISO/IEC 27701 補強個資保護與隱私管理 |
透過這些標準的導入與整合,企業可達成三大目標:系統化流程管理、量化指標追蹤、第三方驗證信任。實現真正具競爭力的永續治理能力。
ISO與ESG結合的三大價值
推動 ESG 時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我要怎麼開始?」其實,答案就在很多企業早就接觸過的 ISO 認證系統裡。將 ESG 與 ISO 結合,能為企業帶來三大好處:
✅ 第一,好制度,才有好成果
ISO 提供企業推行 ESG 所需的流程架構與內控工具。例如,ISO 14001 可以幫你建立環境績效管理制度;ISO 45001 則可強化職場安全。這些標準讓 ESG 不再是寫在報告上的理想,而是落實在日常營運中的事實。
✅ 第二,有數據,才有信任
投資人與品牌客戶要的不只是承諾,而是證據。像 ISO 14064 可用來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數據可直接用於 GRI、ISSB 等 ESG 報告中,具備稽核機制,也更能獲得市場認可。
✅ 第三,形象+證據=品牌力
ISO 認證是國際通用的信任標章,搭配 ESG 報告的策略溝通,可以讓企業在供應鏈、融資、招標等場合更有競爭力。展現的是實力,也是責任。
給企業的三步行動指引
對多數台灣企業來說,導入 ESG 與 ISO 整合不需一步到位,而是可以依序推動。以下是建議流程:
🚩第一步:先了解你的起點
盤點公司目前已有的 ISO 認證(如品質、環境、職安),並檢視是否已有 ESG 行動(如報告、供應鏈問卷、捐款等)。這能幫你判斷目前的「ESG+ISO 起始點」。
🚩第二步:從最迫切的面向開始
若國外客戶要求碳揭露,就先導入 ISO 14064;若內部有安全風險,則 ISO 45001 為首選。
🚩第三步:逐步內建流程與制度
從 KPI 建立、資料收集、文件控管到內部稽核,參考 ISO 要求來打造自己的 ESG 管理流程,不用自己發明制度,借用標準就能少走彎路。
ESG與ISO的整合,是一場管理思維與標準制度的緊密結合,也是企業邁向永續轉型不可或缺的策略路徑。透過對E(環境)、S(社會)、G(治理)三大構面的缺口分析與制度補強,企業無需一步到位,只要掌握自身起點、聚焦痛點、強化制度,讓ESG從報告走進流程、從理念落地制度,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建立長期競爭優勢。
競爭力企管擁有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櫃買中心、經濟日報、博遠商策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ESG重大性議題鑑別攻略:4步驟精準揭露
中小企業從碳盤查開始永續轉型
節能減碳雙引擎:ISO 50001 × ISO 14064 整合高效運用
ESG與ISO 26000實戰指南:引領企業邁向社會責任的新時代!
ISO14064或ISO14067標準哪個更適合您的企業?看這篇就對了!
揭密GHG Protocol:成為淨零排放的推手
【淨零首部曲】碳盤查大哉問!企業採用SBTi享碳費優惠?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