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4
永續顧問小課堂:了解GRI 8大原則與利害關係人鑑別
有效編制ESG報告書,讓他不再是例行性揭露。該如何有效回應利害關係人需求,一文搞懂他們的底層邏輯。

ESG報告已成為企業展現透明度與永續承諾的重要工具,影響投資人、消費者及監管機構的評價,甚至決定企業的融資機會與品牌聲譽。然而,若企業缺乏明確的準則,可能導致資訊揭露不完整、缺乏可比性,進而影響報告的公信力。

台灣金管會規定,上市櫃企業須依循GRI標準發布永續報告書。GRI作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ESG報告架構,提供清晰的報導原則,幫助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與可信度,確保ESG揭露符合國際標準。GRI框架可幫助企業系統化整理永續資訊,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一致性,並與國際市場對ESG報告的標準接軌。競爭力企管將深入解析GRI的8大報導原則,幫助企業掌握核心要求,提升ESG揭露品質,滿足國際規範。


GRI的8大報導原則

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全球永續性報告標準)作為全球最廣泛採用的永續報告框架,確保企業報告的透明度、可信度與可比性。企業應依循這些原則,確保報告完整、公正,符合國際標準。

1. 如何確保報告的數據正確無誤? → 準確性(Accuracy)

企業應確保所報導的資訊為正確且足夠詳細,使利害關係人能夠評估組織的實際影響。

✅ 怎麼做?

  • 提供可靠數據來源,如內部審計報告或第三方驗證機構的數據。

  • 標明數據計算方式,例如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算公式與假設條件。

  • 避免主觀敘述,如「我們大幅減少排放」,應改為「本年度碳排放減少15%」。

2. 企業可以只報告正面成果嗎? → 平衡性(Balance)

報導應涵蓋組織的正面與負面影響,避免過度包裝或隱藏問題,確保完整呈現組織的永續發展情況。

✅ 怎麼做?

  • 除了成就,也應揭露企業的挑戰與改進計畫,例如未達標的碳減排目標。

  • 針對報告內容,提供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如員工、消費者與供應商的回饋。

  • 若數據表現低於預期,應說明改進策略,如「未來三年內將投資500萬元提升節能設備」。

3. 如何讓投資人與大眾能快速理解報告? → 清晰性(Clarity)

報告應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呈現資訊,避免使用艱澀的專業術語,使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理解。

✅ 怎麼做?

  • 使用圖表、數據視覺化,如碳排放趨勢圖或ESG績效儀表板。

  • 避免過於技術性或難以理解的術語,必要時提供詞彙表。

  • 提供重點摘要頁面,幫助讀者快速掌握關鍵資訊。

4. 我的報告可以與其他企業比較嗎? → 可比較性(Comparability)

企業應使用一致的指標與計算方法,確保不同年度或不同企業的數據可進行比較。

✅ 怎麼做?

  • 每年使用相同的計算標準與指標,如GRI標準內的能源使用率或水資源消耗。

  • 若數據計算方法變更,應註明變更原因,例如「2023年起改採ISO 50001能源管理標準」。

  • 在報告中提供歷年對照數據,如「2021-2023年度碳排放量趨勢」。

5. 企業是否需要揭露所有ESG相關議題? → 完整性(Completeness)

報告應涵蓋所有重大永續議題,確保資訊不片面、不選擇性揭露。

✅ 怎麼做?

  • 進行重要性評估,確保報告關注對企業與利害關係人重要的議題,如氣候變遷、供應鏈管理等。

  • 明確界定報告範圍,如僅涵蓋台灣總部,或包含全球供應鏈與子公司。

  • 若有數據遺漏,應解釋原因,例如「供應鏈碳排放數據將於2024年納入」。

6. 企業的ESG影響如何與全球趨勢連結? → 永續性的脈絡(Sustainability Context)

企業的永續績效應置於更廣泛的社會與環境背景,並說明其如何支持全球永續發展。

✅ 怎麼做?

  • 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如企業減少碳排放對應SDG 13(氣候行動)。

  • 提供產業對比數據,如「本公司碳排放強度較產業平均低20%」。

  • 說明企業如何因應全球趨勢,如「因應淨零排放趨勢,本公司2025年前將全面採購綠電」。

7. 何時應更新ESG報告? → 時效性(Timeliness)

企業應定期發布報告,確保資訊即時且具參考價值。

✅ 怎麼做?

  • 設定固定的年度發布時程,例如每年8月發布上一年度ESG報告。

  • 重大變更時(如新政策、併購案),應即時發布補充資訊或新聞稿。

  • 避免長時間未更新數據,以免投資人與監管機構無法獲取最新資訊。

8. 如何讓投資人與監管機構相信報告內容? → 可驗證性(Verifiability)

企業應確保數據可供審查與驗證,提升資訊的可信度。

✅ 怎麼做?

  • 使用第三方驗證,如GRI、CDP或ISO 14064認證,以提高數據公信力。

  • 清楚標示數據來源,如「能源使用數據來自ISO 50001管理系統報告」。

  • 企業內部應設立審查機制,確保數據準確且符合報告標準。

GRI的8大報導原則有助於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強化市場競爭力並吸引投資。透過完整、可比較且可驗證的ESG報告,企業不僅能符合法規要求,更能向投資人、監管機構及利害關係人展現其永續發展承諾。隨著國際市場對ESG要求日益嚴格,台灣企業應積極運用GRI標準,確保與全球供應鏈與投資趨勢接軌,在永續發展中掌握競爭優勢。


什麼是利害關係人

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指的是任何可能影響企業決策,或受企業活動影響的個人或團體。這些利害關係人擁有不同的利益與需求,企業需要在制定策略時加以考量,以確保經營穩定並維護良好的商業環境。通常會依據其對企業影響力關注議題,將其分類如下:

1. 內部利害關係人(Internal Stakeholders)

內部利害關係人指的是直接參與企業運作、對企業決策具有影響力的群體,包括:

  • 股東與投資者:關心企業的財務表現、風險管理與ESG策略,影響資本市場信心。

  • 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層:負責企業營運決策,對企業永續發展方向具有直接控制權。

  • 員工:影響企業文化、生產力與創新能力,並關心勞動權益、職場環境與職業發展機會。

2. 外部利害關係人(External Stakeholders)

外部利害關係人涵蓋所有與企業運作有關,但不屬於企業內部的群體,包括:

政府與監管機構:透過法規制定與政策影響企業的經營環境,如環保法規、勞工法令與財務報導規範。

  • 客戶:關注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企業誠信與社會責任,影響品牌形象與市場需求。

  • 供應商與合作夥伴:與企業建立供應鏈關係,關心永續採購、合約條款與營運透明度。

  • 社區與非政府組織(NGO):可能關注企業的環境影響、社會責任與在地發展貢獻,如碳排放、社區投資等議題。

  • 媒體與學術機構:透過新聞報導與研究,影響公眾對企業的觀感與政策倡導。


如何鑑別主要利害關係人?

在「ESG重大性議題鑑別攻略:4步驟精準揭露一文中有提到企業在制定永續發展策略與撰寫ESG報告時,辨識主要利害關係人是一個關鍵步驟。企業應透過系統化的方法,確保所選定的利害關係人能夠反映企業運作的核心影響範圍。

可參考 AA1000 SES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來進行利害關係人識別與分類,主要評估要素包括:

  • 責任:公司對其具有的法律、財務、道德等責任

  • 影響力:對公司的決策、行動或結果有所影響

  • 張力:與組織之間存在問題或潛在衝突

  • 多元觀點:能夠提供公司不同的決策觀點

  • 依賴性:對公司產品、服務、資源的依賴

在明確標準後,可進一步透過以下 4個步驟 進行利害關係人分析:

  1. 辨識利害關係人:列出所有可能影響或受企業影響的個人或群體,如員工、供應商、客戶、社區等。

  2. 分析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和影響:了評估每個利害關係人的核心需求、期望及其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以確保報告內容符合其關切重點。

  3. 評估利害關係人的優先級:依據利害關係人的影響力與關注度,確定企業應優先回應的對象與議題。

  4. 制定參與策略:針對不同類型的利害關係人,設計適當的溝通機制,如定期座談會、報告發布與意見回饋機制,以確保需求獲得回應。


企業如何有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如年度報告、公聽會、論壇)能幫助企業有效回應利害關係人的關切,提升透明度與信任度。定期溝通可維持企業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互動,使其能清楚了解企業的永續發展目標與進展。企業應確保資訊透明且易讀,使不同利害關係人能清楚理解企業的運營狀況與決策依據,進一步提升公信力與信任度。除了傳遞資訊,企業還應建立雙向回饋機制,讓利害關係人表達關切並參與決策,以提升企業應變能力與決策品質。


台灣的上市櫃企業正面臨來自全球市場與法規的雙重壓力,如何有效撰寫ESG報告,已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課題。金管會已要求企業依循GRI標準發布永續報告書,這意味著透明度、可比性與數據準確性將成為影響企業聲譽與投資價值的關鍵因素。

然而,有效的利害關係人管理同樣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企業應透過精確的利害關係人分析,辨識並回應其核心關切議題,確保ESG報告符合法規,更能發揮實際的商業價值與影響力藉由透明的資訊揭露與積極的雙向溝通,企業將能提升品牌價值、降低風險,並在永續發展趨勢中佔據競爭優勢。未來,企業應持續精進ESG揭露品質與利害關係人管理,以確保在全球市場的永續競爭力。


競爭力企管擁有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GRI、櫃賣中心、勤業眾信、全球綠色商機網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GRI準則改版囉!新版GRI通用準則2021首先發布!

永續顧問教你編制永續報告書:報告書資訊

ESG重大性議題鑑別攻略:4步驟精準揭露

2025年20億以下公司永續資訊揭露時程與要點全攻略

IFRS最新指南發布,4步驟掌握重大性資訊

永續報告書申報時間更改為8/31,詳細新規讓你一文掌握

減碳新氣象,新減碳目標和擴大碳盤查範圍正式公告

碳費三子法來襲,減碳新戰場

ESG永續報告書中,最新版GRI準則使用祕辛大公開!

IFRS準則問答集更新,年報精簡1/3,企業該注意什麼?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



ESG報告已成為企業展現透明度與永續承諾的重要工具,影響投資人、消費者及監管機構的評價,甚至決定企業的融資機會與品牌聲譽。然而,若企業缺乏明確的準則,可能導致資訊揭露不完整、缺乏可比性,進而影響報告的公信力。

台灣金管會規定,上市櫃企業須依循GRI標準發布永續報告書。GRI作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ESG報告架構,提供清晰的報導原則,幫助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與可信度,確保ESG揭露符合國際標準。GRI框架可幫助企業系統化整理永續資訊,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一致性,並與國際市場對ESG報告的標準接軌。競爭力企管將深入解析GRI的8大報導原則,幫助企業掌握核心要求,提升ESG揭露品質,滿足國際規範。


GRI的8大報導原則

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全球永續性報告標準)作為全球最廣泛採用的永續報告框架,確保企業報告的透明度、可信度與可比性。企業應依循這些原則,確保報告完整、公正,符合國際標準。

1. 如何確保報告的數據正確無誤? → 準確性(Accuracy)

企業應確保所報導的資訊為正確且足夠詳細,使利害關係人能夠評估組織的實際影響。

✅ 怎麼做?

  • 提供可靠數據來源,如內部審計報告或第三方驗證機構的數據。

  • 標明數據計算方式,例如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算公式與假設條件。

  • 避免主觀敘述,如「我們大幅減少排放」,應改為「本年度碳排放減少15%」。

2. 企業可以只報告正面成果嗎? → 平衡性(Balance)

報導應涵蓋組織的正面與負面影響,避免過度包裝或隱藏問題,確保完整呈現組織的永續發展情況。

✅ 怎麼做?

  • 除了成就,也應揭露企業的挑戰與改進計畫,例如未達標的碳減排目標。

  • 針對報告內容,提供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如員工、消費者與供應商的回饋。

  • 若數據表現低於預期,應說明改進策略,如「未來三年內將投資500萬元提升節能設備」。

3. 如何讓投資人與大眾能快速理解報告? → 清晰性(Clarity)

報告應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呈現資訊,避免使用艱澀的專業術語,使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理解。

✅ 怎麼做?

  • 使用圖表、數據視覺化,如碳排放趨勢圖或ESG績效儀表板。

  • 避免過於技術性或難以理解的術語,必要時提供詞彙表。

  • 提供重點摘要頁面,幫助讀者快速掌握關鍵資訊。

4. 我的報告可以與其他企業比較嗎? → 可比較性(Comparability)

企業應使用一致的指標與計算方法,確保不同年度或不同企業的數據可進行比較。

✅ 怎麼做?

  • 每年使用相同的計算標準與指標,如GRI標準內的能源使用率或水資源消耗。

  • 若數據計算方法變更,應註明變更原因,例如「2023年起改採ISO 50001能源管理標準」。

  • 在報告中提供歷年對照數據,如「2021-2023年度碳排放量趨勢」。

5. 企業是否需要揭露所有ESG相關議題? → 完整性(Completeness)

報告應涵蓋所有重大永續議題,確保資訊不片面、不選擇性揭露。

✅ 怎麼做?

  • 進行重要性評估,確保報告關注對企業與利害關係人重要的議題,如氣候變遷、供應鏈管理等。

  • 明確界定報告範圍,如僅涵蓋台灣總部,或包含全球供應鏈與子公司。

  • 若有數據遺漏,應解釋原因,例如「供應鏈碳排放數據將於2024年納入」。

6. 企業的ESG影響如何與全球趨勢連結? → 永續性的脈絡(Sustainability Context)

企業的永續績效應置於更廣泛的社會與環境背景,並說明其如何支持全球永續發展。

✅ 怎麼做?

  • 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如企業減少碳排放對應SDG 13(氣候行動)。

  • 提供產業對比數據,如「本公司碳排放強度較產業平均低20%」。

  • 說明企業如何因應全球趨勢,如「因應淨零排放趨勢,本公司2025年前將全面採購綠電」。

7. 何時應更新ESG報告? → 時效性(Timeliness)

企業應定期發布報告,確保資訊即時且具參考價值。

✅ 怎麼做?

  • 設定固定的年度發布時程,例如每年8月發布上一年度ESG報告。

  • 重大變更時(如新政策、併購案),應即時發布補充資訊或新聞稿。

  • 避免長時間未更新數據,以免投資人與監管機構無法獲取最新資訊。

8. 如何讓投資人與監管機構相信報告內容? → 可驗證性(Verifiability)

企業應確保數據可供審查與驗證,提升資訊的可信度。

✅ 怎麼做?

  • 使用第三方驗證,如GRI、CDP或ISO 14064認證,以提高數據公信力。

  • 清楚標示數據來源,如「能源使用數據來自ISO 50001管理系統報告」。

  • 企業內部應設立審查機制,確保數據準確且符合報告標準。

GRI的8大報導原則有助於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強化市場競爭力並吸引投資。透過完整、可比較且可驗證的ESG報告,企業不僅能符合法規要求,更能向投資人、監管機構及利害關係人展現其永續發展承諾。隨著國際市場對ESG要求日益嚴格,台灣企業應積極運用GRI標準,確保與全球供應鏈與投資趨勢接軌,在永續發展中掌握競爭優勢。


什麼是利害關係人

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指的是任何可能影響企業決策,或受企業活動影響的個人或團體。這些利害關係人擁有不同的利益與需求,企業需要在制定策略時加以考量,以確保經營穩定並維護良好的商業環境。通常會依據其對企業影響力關注議題,將其分類如下:

1. 內部利害關係人(Internal Stakeholders)

內部利害關係人指的是直接參與企業運作、對企業決策具有影響力的群體,包括:

  • 股東與投資者:關心企業的財務表現、風險管理與ESG策略,影響資本市場信心。

  • 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層:負責企業營運決策,對企業永續發展方向具有直接控制權。

  • 員工:影響企業文化、生產力與創新能力,並關心勞動權益、職場環境與職業發展機會。

2. 外部利害關係人(External Stakeholders)

外部利害關係人涵蓋所有與企業運作有關,但不屬於企業內部的群體,包括:

政府與監管機構:透過法規制定與政策影響企業的經營環境,如環保法規、勞工法令與財務報導規範。

  • 客戶:關注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企業誠信與社會責任,影響品牌形象與市場需求。

  • 供應商與合作夥伴:與企業建立供應鏈關係,關心永續採購、合約條款與營運透明度。

  • 社區與非政府組織(NGO):可能關注企業的環境影響、社會責任與在地發展貢獻,如碳排放、社區投資等議題。

  • 媒體與學術機構:透過新聞報導與研究,影響公眾對企業的觀感與政策倡導。


如何鑑別主要利害關係人?

在「ESG重大性議題鑑別攻略:4步驟精準揭露一文中有提到企業在制定永續發展策略與撰寫ESG報告時,辨識主要利害關係人是一個關鍵步驟。企業應透過系統化的方法,確保所選定的利害關係人能夠反映企業運作的核心影響範圍。

可參考 AA1000 SES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來進行利害關係人識別與分類,主要評估要素包括:

  • 責任:公司對其具有的法律、財務、道德等責任

  • 影響力:對公司的決策、行動或結果有所影響

  • 張力:與組織之間存在問題或潛在衝突

  • 多元觀點:能夠提供公司不同的決策觀點

  • 依賴性:對公司產品、服務、資源的依賴

在明確標準後,可進一步透過以下 4個步驟 進行利害關係人分析:

  1. 辨識利害關係人:列出所有可能影響或受企業影響的個人或群體,如員工、供應商、客戶、社區等。

  2. 分析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和影響:了評估每個利害關係人的核心需求、期望及其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以確保報告內容符合其關切重點。

  3. 評估利害關係人的優先級:依據利害關係人的影響力與關注度,確定企業應優先回應的對象與議題。

  4. 制定參與策略:針對不同類型的利害關係人,設計適當的溝通機制,如定期座談會、報告發布與意見回饋機制,以確保需求獲得回應。


企業如何有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如年度報告、公聽會、論壇)能幫助企業有效回應利害關係人的關切,提升透明度與信任度。定期溝通可維持企業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互動,使其能清楚了解企業的永續發展目標與進展。企業應確保資訊透明且易讀,使不同利害關係人能清楚理解企業的運營狀況與決策依據,進一步提升公信力與信任度。除了傳遞資訊,企業還應建立雙向回饋機制,讓利害關係人表達關切並參與決策,以提升企業應變能力與決策品質。


台灣的上市櫃企業正面臨來自全球市場與法規的雙重壓力,如何有效撰寫ESG報告,已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課題。金管會已要求企業依循GRI標準發布永續報告書,這意味著透明度、可比性與數據準確性將成為影響企業聲譽與投資價值的關鍵因素。

然而,有效的利害關係人管理同樣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企業應透過精確的利害關係人分析,辨識並回應其核心關切議題,確保ESG報告符合法規,更能發揮實際的商業價值與影響力藉由透明的資訊揭露與積極的雙向溝通,企業將能提升品牌價值、降低風險,並在永續發展趨勢中佔據競爭優勢。未來,企業應持續精進ESG揭露品質與利害關係人管理,以確保在全球市場的永續競爭力。


競爭力企管擁有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GRI、櫃賣中心、勤業眾信、全球綠色商機網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GRI準則改版囉!新版GRI通用準則2021首先發布!

永續顧問教你編制永續報告書:報告書資訊

ESG重大性議題鑑別攻略:4步驟精準揭露

2025年20億以下公司永續資訊揭露時程與要點全攻略

IFRS最新指南發布,4步驟掌握重大性資訊

永續報告書申報時間更改為8/31,詳細新規讓你一文掌握

減碳新氣象,新減碳目標和擴大碳盤查範圍正式公告

碳費三子法來襲,減碳新戰場

ESG永續報告書中,最新版GRI準則使用祕辛大公開!

IFRS準則問答集更新,年報精簡1/3,企業該注意什麼?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



  •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service@compet.com.tw
  • 【北區】

    新北市中和區復興路274巷20號4樓

    (02)2243-1201

  • 【中區】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521號

    (04)2473-9012

  • 【南區】

    80761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9樓之4

    0800-80024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