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開始著手準備企業永續報告書時該怎麼做?
建議應先檢視企業可以承擔的社會責任。許多企業在初期導入時會較為混亂,而表現出的績效也較不如預期,那是因為企業沒有先釐清何謂企業的「社會責任」,導致沒有找到適當的主題和實行方式,企業也沒有將相關觀念帶入企業經營中。有些企業將重點放在公益活動、環境保育上,但現在越來越多焦點都放在企業的營運上:
- 如何減少企業營運對社會、環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 如何增加企業營運對社會、環境的正面影響
- 擴大與其利害關係人的互動與溝通,並適時回應其需求與期待
- 達成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的「三重底線」,即為我們所稱的ESG
以上4點是企業內部必須達成的共識,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企業永續報告書撰寫重點
-
企業永續報告書可依循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所推出的永續性報告標準進行架構,目前最新的架構為「GRI Standards,GRI準則」(已於2018年取代G4指南),進行編制。
GRI準則已於2021年10發布新版囉!以下為最新GRI準則架構:
- 2023年起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正名為「永續報告書」,並另需遵循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以及SASB準則。
- 主要包括議題
三重 底線 |
股東權益、經營資訊揭露及公司治理 |
供應商關係 |
|
消費者權益 |
|
環保 |
|
員工權益與人權 |
|
社區參與 |
|
遵守政策法令 |
企業永續報告書建製時間
如果是第一次製作企業永續報告書,所需時間約6個月(不包含第三者驗證),但實際所需時間會因企業的經驗、能力、規模而有所增減。
企業永續報告書更新週期
對於更新週期沒有統一頻率,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與能力決定,但要保持固定的發行週期,以維持揭露資訊的可信度。目前已發行報告多為1年為更新週期。
尋求第三方驗證
因近幾年企業永續報告書數量增長導致品質參差不齊,使利害關係人對於部分報告書內容有所質疑,而失去揭露、溝通的目的。故有些企業會尋求第三方驗證提升報告書的可信度,也可協助企業檢視內部績效管理系統與流程。但是!不是所有通過第三方驗證的報告書都是優質報告書,同樣地,未經第三方驗證的報告書不代表其內容不可信。
對於企業永續報告書的建議
綜述以上重點,歸納出以下建議事項:
Step 1 |
Step 2 |
Step 3 |
Step 4 |
構思結構 |
訂出目標 |
說明經營策略與 績效指標的關係 |
報告書內容與 公開資料需一致 |
結構可依循GRI Standards、TCFD、SASB準則進行編制再去收集有效資料、分析、撰寫。 |
清楚說明企業起始、目標與進步過程及如何實施企業可承擔之社會責任。 |
解釋企業的目標、計畫與績效指標的關係,此說明可讓讀者更加了解且實用。 |
報告書內容要與公司其他公開資料中的相關部分一致相同,不然會降低可信度。 |
除了上面的建議外,也可以尋求非政府組織或是相關貿易協會及專業顧問師的建議,藉此可以多了解有哪些目標可以追情及符合大眾期望。
對於企業永續報告書的注意事項
根據專業顧問輔導經驗,有些注意事項可參考:
- 必須取得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如果只是因為想發行企業永續報告書而草率製作,這樣對於企業來說成效不大,且因撰寫企業永續報告書需要跨部門蒐集資料,因此獲得高層的支持便可順利推展。
- 強化企業潛在風險的說明:今年深受肺炎疫情影響,各行業都受到不小的衝擊,面對無法預料的風險處理,企業應將潛在風險列出,並加以說明,讓企業利害關係人可以清楚了解,企業面對風險的處理及機制。
- 報告書內容僅呈現有利資訊,而忽略負面數據:報告書應強調企業整體性績效表現,並進行客觀且公平的敘述,避免過度篩選揭露資訊而影響利害關係人評估與決策,同時,在揭露負面事件時,應說明其對利害關係人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企業進行的改革與補救方式。
- 建立檢討機制與意見回饋:報告書是溝通的工具,不僅僅是提供參考,更應進一步掌握回饋的意見及檢討績效與目標的差異,以便持續改善。
總結
近幾年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發行數量越趨增多,許多中小企業也陸續加入發行,但對於報告書的撰寫,其品質還是需要持續努力,面對撰寫可依企業自身能力或是委外製作及專業顧問師協助等。經由撰寫報告書的經驗,企業可以提升助也能力,並將企業發展目標及內部管理機制更加有效的結合,也能讓企業面對永續經營議題、核心價值、鑑別風險更加清楚,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相關文章
文章參考:
證券櫃檯報導-主題六
企業永續報告書編制輔導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

當企業開始著手準備企業永續報告書時該怎麼做?
建議應先檢視企業可以承擔的社會責任。許多企業在初期導入時會較為混亂,而表現出的績效也較不如預期,那是因為企業沒有先釐清何謂企業的「社會責任」,導致沒有找到適當的主題和實行方式,企業也沒有將相關觀念帶入企業經營中。有些企業將重點放在公益活動、環境保育上,但現在越來越多焦點都放在企業的營運上:
- 如何減少企業營運對社會、環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 如何增加企業營運對社會、環境的正面影響
- 擴大與其利害關係人的互動與溝通,並適時回應其需求與期待
- 達成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的「三重底線」,即為我們所稱的ESG
以上4點是企業內部必須達成的共識,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企業永續報告書撰寫重點
-
企業永續報告書可依循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所推出的永續性報告標準進行架構,目前最新的架構為「GRI Standards,GRI準則」(已於2018年取代G4指南),進行編制。
GRI準則已於2021年10發布新版囉!以下為最新GRI準則架構:
- 2023年起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正名為「永續報告書」,並另需遵循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以及SASB準則。
- 主要包括議題
三重 底線 |
股東權益、經營資訊揭露及公司治理 |
供應商關係 |
|
消費者權益 |
|
環保 |
|
員工權益與人權 |
|
社區參與 |
|
遵守政策法令 |
企業永續報告書建製時間
如果是第一次製作企業永續報告書,所需時間約6個月(不包含第三者驗證),但實際所需時間會因企業的經驗、能力、規模而有所增減。
企業永續報告書更新週期
對於更新週期沒有統一頻率,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與能力決定,但要保持固定的發行週期,以維持揭露資訊的可信度。目前已發行報告多為1年為更新週期。
尋求第三方驗證
因近幾年企業永續報告書數量增長導致品質參差不齊,使利害關係人對於部分報告書內容有所質疑,而失去揭露、溝通的目的。故有些企業會尋求第三方驗證提升報告書的可信度,也可協助企業檢視內部績效管理系統與流程。但是!不是所有通過第三方驗證的報告書都是優質報告書,同樣地,未經第三方驗證的報告書不代表其內容不可信。
對於企業永續報告書的建議
綜述以上重點,歸納出以下建議事項:
Step 1 |
Step 2 |
Step 3 |
Step 4 |
構思結構 |
訂出目標 |
說明經營策略與 績效指標的關係 |
報告書內容與 公開資料需一致 |
結構可依循GRI Standards、TCFD、SASB準則進行編制再去收集有效資料、分析、撰寫。 |
清楚說明企業起始、目標與進步過程及如何實施企業可承擔之社會責任。 |
解釋企業的目標、計畫與績效指標的關係,此說明可讓讀者更加了解且實用。 |
報告書內容要與公司其他公開資料中的相關部分一致相同,不然會降低可信度。 |
除了上面的建議外,也可以尋求非政府組織或是相關貿易協會及專業顧問師的建議,藉此可以多了解有哪些目標可以追情及符合大眾期望。
對於企業永續報告書的注意事項
根據專業顧問輔導經驗,有些注意事項可參考:
- 必須取得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如果只是因為想發行企業永續報告書而草率製作,這樣對於企業來說成效不大,且因撰寫企業永續報告書需要跨部門蒐集資料,因此獲得高層的支持便可順利推展。
- 強化企業潛在風險的說明:今年深受肺炎疫情影響,各行業都受到不小的衝擊,面對無法預料的風險處理,企業應將潛在風險列出,並加以說明,讓企業利害關係人可以清楚了解,企業面對風險的處理及機制。
- 報告書內容僅呈現有利資訊,而忽略負面數據:報告書應強調企業整體性績效表現,並進行客觀且公平的敘述,避免過度篩選揭露資訊而影響利害關係人評估與決策,同時,在揭露負面事件時,應說明其對利害關係人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企業進行的改革與補救方式。
- 建立檢討機制與意見回饋:報告書是溝通的工具,不僅僅是提供參考,更應進一步掌握回饋的意見及檢討績效與目標的差異,以便持續改善。
總結
近幾年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發行數量越趨增多,許多中小企業也陸續加入發行,但對於報告書的撰寫,其品質還是需要持續努力,面對撰寫可依企業自身能力或是委外製作及專業顧問師協助等。經由撰寫報告書的經驗,企業可以提升助也能力,並將企業發展目標及內部管理機制更加有效的結合,也能讓企業面對永續經營議題、核心價值、鑑別風險更加清楚,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相關文章
文章參考:
證券櫃檯報導-主題六
企業永續報告書編制輔導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