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5
歐盟CBAM修正6大變革,讓你一文掌握
從申報期限延長到「第三國碳價抵減」新制度,歐盟CBAM進入精準執行階段。對台灣出口歐洲企業而言,建立碳盤查與資料驗證流程,已是確保訂單續約的唯一解。

歐盟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期即將到來,所有出口至歐洲的產品都將被要求揭露碳排放資訊。2025年10月,歐盟公布《修正規章(Regulation (EU) 2025/2083)》,針對憑證購買時程、申報期限、碳價抵減及資料一致性等面向進行重大調整。

對台灣企業而言,這是一場全方位的挑戰,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建立可信的碳資料、如何符合歐盟查驗要求,以及如何運用碳費制度降低憑證成本。 以下整理CBAM修正規章的六大重點與台灣企業應對方向,協助企業提前布局。


CBAM修正規章6大重點

歐盟自2023年啟動CBAM制度,旨在防止高碳排產業外移及「碳洩漏」,確保進口產品與歐盟內部生產者在碳成本上維持公平競爭。首波涵蓋產品包括: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及氫氣。制度目前處於過渡期(2023–2025年),要求進口商提交產品碳排放報告;自2026年起正式納入憑證購買與繳交制度。

2025年10月8日公布的《Regulation (EU) 2025/2083》主要修正如下:
1️⃣ 憑證首次購買時間延後:首次購買日期由2026/1/1延至2027/2/1,提供更長適應期。
2️⃣ 正式期申報期限放寬:申報與繳交期限由每年5月31日延至9月30日
3️⃣ 豁免標準改以重量計算:進口商「年度總量」若低於50噸可豁免申報。
4️⃣ 製程排放計算簡化:部分鋁、鋼鐵產品可排除低排放製程,只需計算前驅物碳含量。
5️⃣ 碳含量預設值修訂:由歐盟ETS最差設施平均,改為全球前十高排放強度國家平均值
6️⃣ 新增第三國碳價預設值制度:允許使用歐盟公布之「第三國碳定價預設值(€/tCO₂e)」作為抵減依據。

本次修正目的在於放寬行政時程、強化數據一致性與碳價認定機制,讓制度更平順銜接2026年正式期。對台灣出口歐洲的企業來說,企業必須儘早完成碳盤查、建立產品碳足跡(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PCF)資料與文件證據,才能在新制下保持競爭力。


對台灣企業的影響

雖然CBAM的直接適用對象是歐盟進口商,但其實際影響早已沿著供應鏈延伸至各國製造端。對台灣企業而言,無論是直接出口歐盟的成品廠商,或供應歐洲品牌的上游供應商,皆將面臨碳資料透明化與合規報告的雙重壓力。


在此次歐盟修正規章中,多項調整將直接影響台灣供應鏈:

1️⃣ 報告時程延後但查驗要求更嚴:雖然正式期申報期限延至每年9月30日,但歐盟仍要求數據必須具備可追溯性,並經合格驗證機構查核。

2️⃣ 豁免門檻以年度總量計算:若歐盟進口商全年進口量超過50噸,台灣出口商仍須提供完整排放數據。

3️⃣ 碳價抵減需具證據文件:台灣若已繳納碳費或碳稅,須能提供有效文件證明方能抵減。

4️⃣ 部分製程排除計算但前驅物仍納入:鋁與鋼鐵產品雖排除低排放製程,但仍需揭露前驅物的碳排資料。


若台灣供應鏈無法提供符合歐盟要求的碳排放數據,歐洲客戶將可能改用「預設值」代替,導致產品被判定為高排放、增加關稅負擔。

因此,建立可信且一致的碳資料鏈,將是未來維持歐洲市場合作關係的關鍵。


修正規章下的供應鏈透明化要求

歐盟的CBAM修正不只是延後時程,更是全面強化了「碳資料可追溯」的要求。

這表示從原料端到成品出口,每個環節都須具備明確的排放數據,否則整個報告將被視為不完整。


具體來看,修正規章要求:

  • 上游數據需可查證:鋁、鋼鐵等製品須揭露前驅物碳排放與投入比例。

  • 數據需經驗證:所有CBAM報告須附合格查驗機構文件

  • 碳價抵減須有證據:繳納碳費或碳稅需提供正式憑證。


換言之,歐盟不再接受模糊或估算數據,而是要求精準、可查證、具一致性的碳資料。台灣企業未來接單,除了要交產品,也必須「交排放報告」。需導入國際認證(如ISO 14064、ISO 14067),才能在查驗過程中確保資料被歐盟認可。


企業的應對方法

CBAM修正規章雖延長了憑證購買與申報期限,但其核心要求並未放寬,反而更強調資料透明、碳價佐證與供應鏈一致性。對台灣出口歐盟的製造業而言,唯有建立完善的碳管理體系,才能確保在正式期(2026年起)順利通關。

企業建議採取以下四大行動方向:

1️⃣ 建立即時碳排管理系統
導入產品碳足跡與組織碳盤查制度,追蹤各生產階段的直接與間接排放,形成可查驗的數據鏈。

2️⃣ 導入第三方驗證與數據查核機制
依歐盟要求,CBAM報告須經認證機構查驗。企業應建立年度驗證流程,確保數據一致性與信任度。

3️⃣ 運用碳價抵減與政策協作
台灣政府正推動碳費制度,企業可使用「第三國碳定價預設值」或提供繳納證據進行抵減。建議積極與產業公協會及主管機關合作,掌握最新抵減條件。

4️⃣ 強化供應鏈協作與資料共享
建立碳資料交換標準與內部申報流程,確保各環節碳排計算方法一致,並縮短客戶查驗時間。

這些措施有助企業符合法規要求,也能展現低碳競爭力與國際永續承諾,成為未來出口合作的關鍵優勢。


常見問題

❓Q1:CBAM正式期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否因修正而延後?

💡A:CBAM正式期並未延後,仍於 2026年1月1日 正式啟動。

此次修正僅將「進口商首次購買CBAM憑證」時間延後至2027年2月1日,讓企業有更長的準備期。換言之,排放申報與合規要求仍自2026年起生效,企業須於正式期前完成碳盤查、資料整合與驗證準備。


❓Q2:台灣企業若不是直接出口歐洲,也會受到CBAM影響嗎?

💡A:會。即使企業僅為歐洲品牌的供應商,客戶仍會要求提供產品碳足跡(PCF)資料與排放證明。歐盟進口商在申報時必須揭露完整供應鏈碳排數據,因此上游台灣廠商也需提供可信、可追溯的碳資料。


❓Q3:CBAM修正規章對台灣企業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A:修正後的關鍵在於「碳資料的一致性與驗證性」。雖然時程放寬,但歐盟已要求所有CBAM報告必須附上第三方查驗文件,且可追溯至前驅物(原料)階段。這代表企業需建立從製程到產品的碳資料鏈,以符合查核標準。


❓Q4:台灣企業能否利用國內碳費抵減CBAM繳費?

💡A:可以。歐盟引入「第三國碳價預設值制度」,允許進口商以繳納碳費或碳稅作為抵減依據。若台灣企業能提供有效繳納證明或政府核發文件,即可在歐盟碳邊境報告中申請抵減。但須確保文件具官方效力與一致性,才能被歐盟接受。


❓Q5:企業現在應該從哪裡開始準備CBAM?

💡A:建議從以下三步起步:

1️⃣ 建立產品碳足跡(PCF)與組織碳盤查制度(ISO 14067 / 14064)。

2️⃣ 導入第三方驗證機構,確保數據可信度。

3️⃣ 與客戶、上游供應商建立碳資料交換流程,確保供應鏈數據一致。


CBAM修正規章的發布,代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邁入制度化與精準化階段。 從時程放寬、強化查驗、建立第三國抵減機制等方式,引導全球供應鏈朝低碳轉型邁進。對台灣企業而言,挑戰不僅在合規,更在於如何建立長期可信的碳資料基礎,將碳管理轉化為競爭力。

當CBAM於2026年全面啟動後,符合國際規範的碳揭露能力將成為市場準入門檻。若能及早導入碳盤查、驗證與供應鏈協作機制,台灣企業能穩定出口外,更能在綠色供應鏈重塑過程中取得領先地位。 CBAM不只是法規,更是推動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的催化劑。


競爭力企管擁有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European Union、European Commission、經濟部綠色貿易辦公室、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碳費壓力上升:低碳轉型不可忽視的關鍵

CBAM與川普關稅夾擊,台灣企業面臨考驗

碳費定案!碳盤查範圍擴大?台灣低碳經濟大門正式開啟!

ESG疲乏症候群:該放慢腳步,重回正軌

一文掌握CBAM申報指南:中小企業也能輕鬆應對!

碳盤查對象新標準,10產業納入,你準備好了嗎?

中小企業從碳盤查開始永續轉型

ISO14064或ISO14067標準哪個更適合您的企業?看這篇就對了!

揭密GHG Protocol:成為淨零排放的推手
【淨零首部曲】碳盤查大哉問!企業採用SBTi享碳費優惠?

【淨零二部曲】碳盤查報告有漏洞?罰鍰高達百萬!企業別踩雷!

碳權、碳費、碳稅到底是什麼? 3分鐘帶你搞懂各種碳關鍵詞!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


歐盟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期即將到來,所有出口至歐洲的產品都將被要求揭露碳排放資訊。2025年10月,歐盟公布《修正規章(Regulation (EU) 2025/2083)》,針對憑證購買時程、申報期限、碳價抵減及資料一致性等面向進行重大調整。

對台灣企業而言,這是一場全方位的挑戰,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建立可信的碳資料、如何符合歐盟查驗要求,以及如何運用碳費制度降低憑證成本。 以下整理CBAM修正規章的六大重點與台灣企業應對方向,協助企業提前布局。


CBAM修正規章6大重點

歐盟自2023年啟動CBAM制度,旨在防止高碳排產業外移及「碳洩漏」,確保進口產品與歐盟內部生產者在碳成本上維持公平競爭。首波涵蓋產品包括: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及氫氣。制度目前處於過渡期(2023–2025年),要求進口商提交產品碳排放報告;自2026年起正式納入憑證購買與繳交制度。

2025年10月8日公布的《Regulation (EU) 2025/2083》主要修正如下:
1️⃣ 憑證首次購買時間延後:首次購買日期由2026/1/1延至2027/2/1,提供更長適應期。
2️⃣ 正式期申報期限放寬:申報與繳交期限由每年5月31日延至9月30日
3️⃣ 豁免標準改以重量計算:進口商「年度總量」若低於50噸可豁免申報。
4️⃣ 製程排放計算簡化:部分鋁、鋼鐵產品可排除低排放製程,只需計算前驅物碳含量。
5️⃣ 碳含量預設值修訂:由歐盟ETS最差設施平均,改為全球前十高排放強度國家平均值
6️⃣ 新增第三國碳價預設值制度:允許使用歐盟公布之「第三國碳定價預設值(€/tCO₂e)」作為抵減依據。

本次修正目的在於放寬行政時程、強化數據一致性與碳價認定機制,讓制度更平順銜接2026年正式期。對台灣出口歐洲的企業來說,企業必須儘早完成碳盤查、建立產品碳足跡(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PCF)資料與文件證據,才能在新制下保持競爭力。


對台灣企業的影響

雖然CBAM的直接適用對象是歐盟進口商,但其實際影響早已沿著供應鏈延伸至各國製造端。對台灣企業而言,無論是直接出口歐盟的成品廠商,或供應歐洲品牌的上游供應商,皆將面臨碳資料透明化與合規報告的雙重壓力。


在此次歐盟修正規章中,多項調整將直接影響台灣供應鏈:

1️⃣ 報告時程延後但查驗要求更嚴:雖然正式期申報期限延至每年9月30日,但歐盟仍要求數據必須具備可追溯性,並經合格驗證機構查核。

2️⃣ 豁免門檻以年度總量計算:若歐盟進口商全年進口量超過50噸,台灣出口商仍須提供完整排放數據。

3️⃣ 碳價抵減需具證據文件:台灣若已繳納碳費或碳稅,須能提供有效文件證明方能抵減。

4️⃣ 部分製程排除計算但前驅物仍納入:鋁與鋼鐵產品雖排除低排放製程,但仍需揭露前驅物的碳排資料。


若台灣供應鏈無法提供符合歐盟要求的碳排放數據,歐洲客戶將可能改用「預設值」代替,導致產品被判定為高排放、增加關稅負擔。

因此,建立可信且一致的碳資料鏈,將是未來維持歐洲市場合作關係的關鍵。


修正規章下的供應鏈透明化要求

歐盟的CBAM修正不只是延後時程,更是全面強化了「碳資料可追溯」的要求。

這表示從原料端到成品出口,每個環節都須具備明確的排放數據,否則整個報告將被視為不完整。


具體來看,修正規章要求:

  • 上游數據需可查證:鋁、鋼鐵等製品須揭露前驅物碳排放與投入比例。

  • 數據需經驗證:所有CBAM報告須附合格查驗機構文件

  • 碳價抵減須有證據:繳納碳費或碳稅需提供正式憑證。


換言之,歐盟不再接受模糊或估算數據,而是要求精準、可查證、具一致性的碳資料。台灣企業未來接單,除了要交產品,也必須「交排放報告」。需導入國際認證(如ISO 14064、ISO 14067),才能在查驗過程中確保資料被歐盟認可。


企業的應對方法

CBAM修正規章雖延長了憑證購買與申報期限,但其核心要求並未放寬,反而更強調資料透明、碳價佐證與供應鏈一致性。對台灣出口歐盟的製造業而言,唯有建立完善的碳管理體系,才能確保在正式期(2026年起)順利通關。

企業建議採取以下四大行動方向:

1️⃣ 建立即時碳排管理系統
導入產品碳足跡與組織碳盤查制度,追蹤各生產階段的直接與間接排放,形成可查驗的數據鏈。

2️⃣ 導入第三方驗證與數據查核機制
依歐盟要求,CBAM報告須經認證機構查驗。企業應建立年度驗證流程,確保數據一致性與信任度。

3️⃣ 運用碳價抵減與政策協作
台灣政府正推動碳費制度,企業可使用「第三國碳定價預設值」或提供繳納證據進行抵減。建議積極與產業公協會及主管機關合作,掌握最新抵減條件。

4️⃣ 強化供應鏈協作與資料共享
建立碳資料交換標準與內部申報流程,確保各環節碳排計算方法一致,並縮短客戶查驗時間。

這些措施有助企業符合法規要求,也能展現低碳競爭力與國際永續承諾,成為未來出口合作的關鍵優勢。


常見問題

❓Q1:CBAM正式期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否因修正而延後?

💡A:CBAM正式期並未延後,仍於 2026年1月1日 正式啟動。

此次修正僅將「進口商首次購買CBAM憑證」時間延後至2027年2月1日,讓企業有更長的準備期。換言之,排放申報與合規要求仍自2026年起生效,企業須於正式期前完成碳盤查、資料整合與驗證準備。


❓Q2:台灣企業若不是直接出口歐洲,也會受到CBAM影響嗎?

💡A:會。即使企業僅為歐洲品牌的供應商,客戶仍會要求提供產品碳足跡(PCF)資料與排放證明。歐盟進口商在申報時必須揭露完整供應鏈碳排數據,因此上游台灣廠商也需提供可信、可追溯的碳資料。


❓Q3:CBAM修正規章對台灣企業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A:修正後的關鍵在於「碳資料的一致性與驗證性」。雖然時程放寬,但歐盟已要求所有CBAM報告必須附上第三方查驗文件,且可追溯至前驅物(原料)階段。這代表企業需建立從製程到產品的碳資料鏈,以符合查核標準。


❓Q4:台灣企業能否利用國內碳費抵減CBAM繳費?

💡A:可以。歐盟引入「第三國碳價預設值制度」,允許進口商以繳納碳費或碳稅作為抵減依據。若台灣企業能提供有效繳納證明或政府核發文件,即可在歐盟碳邊境報告中申請抵減。但須確保文件具官方效力與一致性,才能被歐盟接受。


❓Q5:企業現在應該從哪裡開始準備CBAM?

💡A:建議從以下三步起步:

1️⃣ 建立產品碳足跡(PCF)與組織碳盤查制度(ISO 14067 / 14064)。

2️⃣ 導入第三方驗證機構,確保數據可信度。

3️⃣ 與客戶、上游供應商建立碳資料交換流程,確保供應鏈數據一致。


CBAM修正規章的發布,代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邁入制度化與精準化階段。 從時程放寬、強化查驗、建立第三國抵減機制等方式,引導全球供應鏈朝低碳轉型邁進。對台灣企業而言,挑戰不僅在合規,更在於如何建立長期可信的碳資料基礎,將碳管理轉化為競爭力。

當CBAM於2026年全面啟動後,符合國際規範的碳揭露能力將成為市場準入門檻。若能及早導入碳盤查、驗證與供應鏈協作機制,台灣企業能穩定出口外,更能在綠色供應鏈重塑過程中取得領先地位。 CBAM不只是法規,更是推動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的催化劑。


競爭力企管擁有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European Union、European Commission、經濟部綠色貿易辦公室、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碳費壓力上升:低碳轉型不可忽視的關鍵

CBAM與川普關稅夾擊,台灣企業面臨考驗

碳費定案!碳盤查範圍擴大?台灣低碳經濟大門正式開啟!

ESG疲乏症候群:該放慢腳步,重回正軌

一文掌握CBAM申報指南:中小企業也能輕鬆應對!

碳盤查對象新標準,10產業納入,你準備好了嗎?

中小企業從碳盤查開始永續轉型

ISO14064或ISO14067標準哪個更適合您的企業?看這篇就對了!

揭密GHG Protocol:成為淨零排放的推手
【淨零首部曲】碳盤查大哉問!企業採用SBTi享碳費優惠?

【淨零二部曲】碳盤查報告有漏洞?罰鍰高達百萬!企業別踩雷!

碳權、碳費、碳稅到底是什麼? 3分鐘帶你搞懂各種碳關鍵詞!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800 248
|北區:02-2243 1201
|中區:04-2473 9012
|南區:07-380 3113
|填寫表單:點此連結

|LINE 線上諮詢:@why4800g


  • 競爭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service@compet.com.tw
  • 【北區】

    新北市中和區復興路274巷20號4樓

    (02)2243-1201

  • 【中區】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521號

    (04)2473-9012

  • 【南區】

    80761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80號9樓之4

    0800-800248

TOP